查看原文
其他

回访赛博之碑|“雅努斯的界面”艺术家之周蓬岸



在展览现场的4号展厅里,一台形制极为复古的显示器默然地伫立在展厅的一侧,与同一展厅内其它作品所构建的令人目眩神离的信息之海与未来式影像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这台显示器仿佛一座赛博纪念碑,又如同某种穿越雅努斯之门的界石,显示器与屏幕上同样复古的系统环境一同将观者拉回至90年代的互联网社区之中。每一位坐在这台显示器前操作、探索的观者都成为了凭吊者。


《1997:通用桌面探险》展览现场




这件作品便是周蓬岸的《1997:通用桌面探险》,这件作品以一种复古的方式展示了代码的移植与模拟器对过往平台的重建,曾经的技术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被转化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这件作品展示了一台“复古计算”(Retro-computing)工作站,这件作品的复古基调是由“通用桌面环境”(CDE)所奠定的,后者作为90年代Unix工作站常用的桌面环境,赋予了作品浓厚的90年代的特质,而Unix操作系统也在某种层面上象征着彼时人们对于未来计算平台的想象。而作品中安插的小部件以及以模拟器加入的早期应用程序则赋予了其更强的可玩性与趣味性,并使观众能够直接参与、体验那些在技术更迭中消逝了界面交互。此外作品还选取GopherVR以展示某种超文本的三维化视觉实践。



插图 作品中的图形化浏览器截图




在周蓬岸看来,“虽然GopherVR以今天的标准看来已经不够‘VR’,但我们仍要看到今天创造虚拟现实体验的努力的核心仍未改变——即使用二维显示屏模拟三维空间。”在某种层面上,这涉及到技术自身的底层逻辑——如果考虑到技术的选择与迭代仅仅构成此种逻辑的变换无定的外衣,那么时下使用的诸界面模式与操作系统是否具备其选择上的必然性?作品中每一个操作系统与部件都构成了一种虚拟的界面,作品的“可玩性”建立在深层次的人机交互的体验之上。在这里,“界面”使主体对系统的干预成为了一种中介化的行为,当然这也使得主体本身成为了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界面面前,似乎主体本身也崩解为了相应的碎片。作品使得所有在今天顺利成章的关于操作系统、界面交互的选择反而成为了一种首要的困惑,在密不透风的控制论之下,是否还能绽开一朵偶然性的蓝花?



插图 《大众计算/人民计算机》




周蓬岸在艺术家之外一个更为令人熟知的身份是“网页里的电脑博物馆”馆长,这一项目的理念来自来自于“互联网档案馆”(http://Archive.org)。“它是一个在线的电脑博物馆及实验室……是为一系列介绍开源社区将老式电脑模拟器移植到浏览器中运行的文章而建设的演示站点。”周蓬岸说,他希望能以此促进大众对于计算机历史更为丰富与全面的解读,并为中文社区重建具有历史价值的数字体验。《1997:通用桌面探险》显然处在这一思路的延长线上,类似的还有作品《大众计算/人民计算机》(People’s computing),这件作品更为直接地以实物展示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互联网的“人民史”,从而构建了某种本土化的互联网记忆。正如周蓬岸所说,作品“以拨号BBS网络CFido、Flash动画爱好者(闪客)社群、电子词典游戏开发社群、掌上电脑爱好者社群、无线网络爱好者社群等侧面,展示与当下建制化的话语中所描述的中国互联网有所差异的、由草根社群发展出来的充满创造力的网络社群。”在一系列的作品中,周蓬岸追踪了自90年代互联网发轫时期始,直至智能终端时代的技术兴衰,在这一媒介考古学式的工作中,重要的或许并非确定性的答案,而在于一种充盈着技术诗意的回访路径,显然,只有当历史与怀旧仍以一种合法的姿态存在技术的历史之中,当今的一切艺术实践才能被赋予其存在意义。


插图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

插图 “坐地日行八万里,纵横时空瀛海威”




《1997:通用桌面探险》原是周蓬岸为2019年的展览“狼、猞猁和蚁群”而专门制作的,在这场展览中,周蓬岸的作品构成了信息高速公路(Infohighway)的入口,并释放出复杂的时代可能性所携带的能量。而本次展览“雅努斯的界面”同样内化了这件作品所包孕的不确定性——对于90年代每一位满怀憧憬地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的个体来说,“瀛海威”(“信息高速公路”的音译)自身便意味着一座雅努斯之门,这是一条不知道最终会通往何方的道路,无人知晓门后的景象,正如周蓬岸所说,“我们曾经拥有和今天的万维网(WWW)及桌面操作系统‘不一样的选择’。” 而如今,当年“坐地日行八万里,纵横时空瀛海威”的豪言壮语,以及“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的世纪之问,已然幻化为一片庞大的赛博废墟中的触点或树突,在每一次忧郁的回访中重新唤起某种特殊的文化记忆。廿年之后,“云”上的生活已经令人习以为常、智能手机与个人电脑终端重塑着个体的生存经验与集群智能的微妙变动。



《小灵通漫游未来》的70年代科幻儿童文中设想的电视电话系统已经在今天变为了现实,当今天再次阅读这则故事时,一种特殊的怀旧情绪便会将我们笼罩。寻访建筑遗址始终是一件令人热衷之事,遗迹本身提供了凝滞的历史时空与死后生命(Nachleben),但赛博遗迹却仿佛在信息的迭代中成为了沉默的幽灵。曾经的惊心动魄与穿越雅努斯之门的激动已然消逝,正如周蓬岸作品的名称所寓,这是一场彻底的“探险”。


在凭吊赛博残碑时,我们在凭吊什么?是消失的灵晕,还是彼时的勇气?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周蓬岸,数字媒体研究者,“网页里的电脑博物馆”站长。周蓬岸曾经活跃于早期移动互联网社群的开发,曾经在加拿大从事多年软件开发工作。从2016年起,他开始探索技术文化社群,特别是复古计算(Retrocomputing)和演示场景(Demoscene)中的文化现象,并尝试探索这些文化现象与当代艺术的交互影响,他的创作擅长于将老式电子媒介和现代编程工具进行组合,创造出“视旧如新”的独特体验。


Pengan Zhou is a digital media researcher and the webmaster of the "Computer Museum in the Web". He was an active developer in the early mobile computing community and worked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in Canada for many years. Since 2016, he has been exploring the cultural phenomena of technology communities, especially in retrocomputing and demoscene, and has been trying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echno-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art. His work is adept at combining old electronic media with modern programming tools to create a unique "old is new" experience.



Recommended

推 荐 阅 读






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小红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滩艺术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